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三篇


教学设计 2023-09-01 17:20:14 教学设计
[摘要]  案例,就是人们对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

【www.cddlwy.com--教学设计】

  案例,就是人们对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篇

  教学目标

  1笔寡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迸嘌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庇么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2庇糜镅孕鹗龃数式2n+10的意义

  3倍杂诘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代数式的值是40;当n=20时,代数式的值是50蔽颐墙上面计算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闭饩褪潜窘诳挝颐墙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师生共同研究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1庇檬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苯岷仙鲜隼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求代数式2x+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例1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解:当x=7,y=4,z=0时,

  x(2x-y+3z)=7×(2×7-4+3×0)

  =7×(14-4)

  =70

  注意:如果代数式中省略乘号,代入后需添上乘号

  例2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a2-的值

  (1)a=4,b=12,(2)a=1,b=1

  解:(1)当a=4,b=12时,

  a2-=42-=16-3=13;

  (2)当a=1,b=1时,

  a2-=-=

  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

  (2)注意书写格式,“当……时”的字样不要丢;

  (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是代数班的个数,n不能取分数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①代入数值②计算结果

  三、课堂练习

  1(1)当x=2时,求代数式x2-1的值;

  (2)当x=,y=时,求代数式x(x-y)的值

  2钡盿=,b=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2;(2)(a-b)2

  3钡眡=5,y=3时,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1.(1)3;(2);2.(1);(2);3..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请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1北窘诳窝习了哪些内容?

  2鼻蟠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

  3痹“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

  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1)求代数式的值,就是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2)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所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五、作业

  当a=2,b=1,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c-(c-a)(c-b);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二篇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cm,宽为4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三篇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第93页第3题

本文来源:https://www.cddlwy.com/yuwen/342409.html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小学生命安全教案 小学生命安全教案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简短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简短
  •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史团课教案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史团课教案
  • 六年级语文思政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思政课教学设计
  •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蜡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蜡笔》含反思
  • 亲子沟通家长会教案三篇 亲子沟通家长会教案三篇
  • 小学古诗《出塞》优秀教案 小学古诗《出塞》优秀教案
  •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为您推荐
  •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精选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精选
      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活
  • 小学美术《黑与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黑与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
  • 初中书法教案设计
    初中书法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
  • 中小学生守则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小学生守则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是班集体的一次会议,共同商讨班级事务 最近状况及那些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小学生守则教
  • 扮家家音乐教案
    扮家家音乐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
  • 世界爱眼日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世界爱眼日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世界爱眼日主
  • 幼儿园户外活动小青蛙跳荷叶教案
    幼儿园户外活动小青蛙跳荷叶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
  • 教案检查的亮点与不足
    教案检查的亮点与不足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
  • 点和线的相遇教案大班
    点和线的相遇教案大班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