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ddlwy.com--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左右(合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左右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小部分。
我的家乡在宁夏吴忠利通区金积镇丁家湾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子,居住着汉族、回族等不同民族,而在我的学校,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大家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而我们生活在宁夏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和我的小伙伴***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体育课。当时是夏天,又临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都汗流浃背。终于听到体育老师说下课,我们早已酷热难耐,巴不得飞回教室休息。于是,我们像离弦之箭奔向教室。跑着跑着,我突然听到从背后传来“啊”的一声。发生什么事情了?循着声音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我们班的***坐在地上,我看到她的膝盖上渗出了鲜血,她一定是因疼痛哭了起来。我当时看见就立即转身向***跑去,在旁边安慰她,扶她起来。经过我的安慰后,***坚强地站了起来。我用手搀着***,一步步走向了教室。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民族,可是我们心连心,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做学习上的助手,生活上的伙伴,成为一对真正的好朋友。
记得有一天,我们放学,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忘记了带雨伞,懊悔地说:“我怎么这么笨呀!连伞都没有带。”于是我坐在楼梯口,想让大雨停下以后,我再出去,没想到,雨越下越大,我想:“这下完了,万一这雨不停了,难道我还在这住一晚上?”我一想这可不行,于是,我就站起来,径直地向门口走去,抬头向上看,天上电闪雷鸣,再看看雨,就好像往下倒一样,看样子一时停不下来,我还是自己回吧,我跑着跑着不觉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地上,雨变大了,重重地砸在我的头上,让我叫苦不迭。突然,我感觉不下雨了,我抬头向上看,***正向我伸手,说:“余文洋,没带伞吧,快起来吧,我们一起回家。”我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不用客气,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嘛。”我的心里此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从此,我变得更爱帮助同学了,因为,我以***为榜样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回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
这些只是我们班盛开的友谊之花的几朵。在我们班这个友谊的大花坛里,竟相开放的友谊之花,还有许多许多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只有重视团结维护团结,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更好的和平发展。
第二篇: 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左右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伴着这熟悉的歌曲,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少数民族同学,而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们班唯一的维吾尔族小伙伴——帕丽丹。
帕丽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他的汉语说得很好,仿佛她就是汉族一样。她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而我们也没有因为她是少数民族而孤立她。在课间里,我们经常受到她的帮助。比方说这次,我和叶梓涵抱着沉甸甸的作业往班里走,路上碰到了帕丽丹,她一看到我们就走了过来说到:“我来帮你们抱吧。”她的热心深深的感动了我。她还经常在不是她的值日时,帮别人擦黑板、擦墙围、换水……,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总是抢着做,而万老师也总表扬她乐于助人。在学习中,她虽然学习不太好,但她从没有气馁,她总是虚心好学,不会做的题,她都会向我们请教。就像这天,她有一道题不会做,她就开始问我,我仔细的给她讲,她也认真的听着,直到懂了才肯罢休。在体育上,帕丽丹也有突出的表现。跑步、跳绳、跳高都是她的强项,而且她在运动会的接力跑和跳大绳上都帮班级取得了荣誉……。我们和少数民族相处得很融洽,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但,最近本来和谐的民族之间被个别的----扰得不得安宁,希望这些矛盾早日化解。
我真心希望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能像歌中唱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第三篇: 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左右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
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第四篇: 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左右
这是发生的新疆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9岁的新疆奇台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
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因病去逝,留下了3个孩子,阿尼帕又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养了10个孤儿,加上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个年代,要一天天地过日子,谈何容易。
阿尼帕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爱心都用来照料这一大群孩子,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他们哪里知道,阿尼帕从来都是只吃半饱就行了。
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里,性格开朗、乐观的阿尼帕,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
阿尼帕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10个是收养的孤儿。但她始终说:“我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民族不同,心相通,你帮我,我帮你,世界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