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集合5篇


摘抄 2025-02-05 14:32:40 摘抄
[摘要]《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www.cddlwy.com--摘抄】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有人是这样评价龙应台的文字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想来也只有“爱”能有这般巨大的威力。

文中写道,从儿子华安上小学开始,母亲的目光如那紧紧附着其他枝干的菟丝花一般,也紧紧地跟随着他。“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哪怕是重重人海,母亲仍有若”火眼金睛”的能力找到孩子,直到孩子消失在那一边,再也,再也不见。母亲的爱,就藏在这恋恋不舍的目光中。

青春期的我们,也如同那个在机场被母亲目送走的十六岁少年华安——母亲的深情在我们眼中,宛若“洪水猛兽”。我们不能理解母亲突如其来的一个拥抱,那太肉麻;我们不愿聆听母亲轻声细语的一顿教诲,那是唠叨。可我们不曾想过,体会过母亲心里的难过。“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那三字“进不去”,蕴含着多少无奈与心酸,渴望亲近却只能远望的心酸呢?龙应台眼里的青年,终究是不见了。他走在他的路上,可路上没有他的母亲。此时龙应台心里大概只剩落寞和惆怅罢了。

这在背后的静静目送,让我也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幕不禁让朱自清先生潸然泪下。父亲的伟岸,就是在坚持为儿子做简简单单之事时所现。

当我阅读《目送》,当我想起《背影》,我也总忍不住想起车站里一次目送,一个背影。

数日前,我需坐动车前往学校。父亲将我送到车站门口,将行李递给我。别时,也只是叮嘱我几句,诸如安全学习一类。当我忍不住回首时,发现父亲还在等候,还在看着我。也许是等我的背影消失,目送我的又一次远行;也许是等我的一次回首,盼望我的再一个眼神。古人常云: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大概也就藏在一次又一次驻足中吧。

读了《目送》,让我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个细节隐藏之下的情感,是父母担心自己的多次问候,是父母在车站驻足不前,是父母准备的一桌饭菜。

感谢《目送》,给我以情感上的启迪,感谢龙应台,告知我世间纯纯的爱,感谢书籍,给我带了温情的文字。读书,不仅可以沉浸于作家优美的文字,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读书,让温情,伴我们远行……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2

今天,我在家里读完了《目送》这本书,感觉对我的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文字让我得到了感悟:当大家长大了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自己闯出一片新空间,而不能扼杀在对孩子的溺爱的摇篮里。和她父亲的去世,在火葬场最后一次目送他——父亲的时候,明摆她和他的缘分也就终止了。

原来,龙应台的“落寞”与儿子、父亲有关。儿子逐渐得长大,离“我”愈来愈远,机场龙应台目送儿子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消失。儿子都不愿意回头看“我”一眼,感到非常失落。当龙应台大学教授的那一天,父亲开车送“我”,但是父亲并没有把“我”送到大学的大门口,而停在侧门的巷边,因为他认为,这种廉价的小货车不是送大学教授的的车子。父亲生病住院,“我”每个礼拜都去看父亲。有一次,龙应台帮父亲清理排泄物,结果让自己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父亲对“我”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愧歉都告诉了“我”不必追。

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一篇文章《魂归》,它说了龙应台的父亲死了,村民们说,根据家乡的习俗,儿女不能亲手埋了父母,但是,但是作者——龙应台和她的母亲却说:“最后一次接触父亲的机会,我们不会以任何理由给任何别人代劳。”这一天清晨,“父亲”上山了,当司仪长长地唱“拜”时,他深深跪下,眼泪决堤。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发现,全国各地的人们,对自己的长辈都是无比的孝顺,因为,没有了他们,就等于没有了他们自己。这也是都长辈的一种尊敬。

虽然我可能还没有真正的读透这本书,但,它却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里,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3

雾散,也散缺了迷茫,梦醒,也唤醒了酣睡的神伤,在这本深邃美丽的笔记里,我看到的不止是忧伤那么简单。

——题记

连妈妈也不知道是何时,她和朝夕相处的飞飞不再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了。十七岁的少年,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取代,他不再是那个依偎在妈妈怀中殷勤探问的孩子了。面对这样的情景,妈妈只能苦涩一笑,鬓角已经斑白的她,又如何能忆起眼前少年时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呢?

涉过浓密的江离,粼粼的小溪里,那只睡着的白天鹅,让妈妈泫然欲泣地跪在丛中拍摄。妈妈难以想象的是,长成少年的飞飞竟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小孩!”

妈妈的心颤抖了一下,原来,时间真的不可追。

安安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妈妈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的拥抱,妈妈才察觉自己的头只能贴到安安的胸口,像是抱住了一只长颈鹿的腿。

安安在长长的列队里,等候护照检查,妈妈就像小时候一样,泛着微黄的眸子跟着安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直到和从前一样,把他完整地装到瞳中。

这时,妈妈想起了一段让她难以忘却的故事:在金盏菊畔,安安把背对着妈妈的身子转了过来,紧紧抱着妈妈,呕心沥血地哭喊着:“妈妈——安安,也要和妈妈在一起!”

故事在妈妈的脑海里重新播放了一次。妈妈微笑着,等候,等候安安在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过了很久,安安没有,一次也没有。

妈妈顿时明白了,她眼睛里的孩子,安安已经逃走了,她所痴恋的,不过是那些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的美好。妈妈默默地站着,如今,她能做的,只是放手罢了。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这句话是这样简单明了,令人不禁掩卷深思。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不在绵长,父母就似那等待孩子回目一瞥的母亲。一切只因前世今生的缘,他们所茫然的,所渴望的,只是子女的珍惜吧。

“来一斤母爱”是现代子女共同的误区,也许再一次回眸,你和你的父母已经成为生生的两端,彼此,永远站成了岸。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4

书的封面是大块大块深深浅浅的绿,这是大自然的颜色。时间在流逝,物是人非,仅有足下的这片土地没有变。初见《目送》这本书,隐约中使我从内心中感到无限的亲切,回忆往事,感觉在某些方面与作者有着同样的过去与经历,作者在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正如书中所诉,以往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此刻相信了。以往不相信“色即是空”,此刻相信了。以往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此刻有点信了。以往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此刻也还没准备相信,可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终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引发读者无限深思。

经过全书的阅读与思考,我深刻感受到作者拥有一颗悲悯生活的心,仅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最为珍贵的是,我学习到了作者龙应台的广阔视野和朴实的文笔。建筑在你的视野和你对生活汲取的养分上,这是一种平淡但充满魅力的美丽。书中的很多想法资料很多的你我都能书写出来,可是那样的角度和叙述方式却是我们不可及的。

有人说,少年时读过的书,奠定了我们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过瓦尔登湖的晨光,奔跑过聂鲁达的黄昏。任凭世间万象映射心间,你仍旧能以梦为马,踏遍天际的绛紫与金黄。读完《目送》这本书,使我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一个是以往历的画面。光阴似箭,昙花一下,稍纵即逝。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5

取一杯清茶,在静谧的的午后或夜晚翻开书本细细品读,如同品一杯香茗一般,感受书中的宁静或汹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想《目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值得我们慢慢地品读。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个世界如此匆忙,我们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看风景,没有时间去悲春伤秋,但好像又缺了些什么。生活在“快餐时代”,我们所缺的是内心的“宁静”。所谓“宁静”并非大张旗鼓地去参观旅游景点,那样走马观花的旅行除了“到此地一游”什么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宁静”是沉淀下浮躁的心,用心去看世界。因为每一个用心“看”到瞬间的刹那,都被你所记录,每一次记录都弥足珍贵,因为它稍纵即逝。作为学生的我们何尝又不该学会静下心去学习,去沉淀自己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像而求,咫尺千里”,我们所相信的,所不相信的,都将成为老生常谈,很多永恒不灭的东西也都不一定会长存不灭,就像地球和太阳终会归于尘埃一样。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变化的世界中坚持自己所认为对的东西。相信于不相信,其实是我们人生中最私密的东西,也是我们为之困惑的东西,在行走的路上,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唯心而已。是否相信也仅仅取决于你自己而已。但温暖的世界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吗?希望我们不要再仅仅将信任的基础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而是对这个世界多一点信任。

每一代子女和父母之间也许都在寻找更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像安德烈和龙应台之间,像龙应台和她妈妈之间,也许像龙应台所说的,“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但,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矛盾缺越来越多总想着离开他们的视野范围,可同时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何妨不多和他们沟通一下。而不是等到他们老了才后悔。莫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

金门的地雷,中东的战乱,……有时候,时代太残酷了。你闭上眼,不忍注视。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无论牺牲了多少生命也换唤不醒为了权势而制造战乱的人。我们常说热爱和平,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对生命不漠视呢?是倒地的老人,落水的小孩,还是待宰的珍稀动物,生命,需要的不是喊声如雷的口号,而是真正的关注和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双手和可见的行动去践行这个愿望。

每一本书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也能给我们以启迪。但愿你如品一杯清茶一般,拥有澄净的心灵。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与不美好,去感受人性的真实。

本文来源:https://www.cddlwy.com/meiwen/412128.html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赏析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时事热点2022年素材摘抄【汇编四篇】 时事热点2022年素材摘抄【汇编四篇】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精选六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精选六篇
  • 儒林外史摘抄加赏析精选3篇 儒林外史摘抄加赏析精选3篇
  • 党史的美文摘抄集合5篇 党史的美文摘抄集合5篇
  • 2022年新闻摘抄简短20条【5篇】 2022年新闻摘抄简短20条【5篇】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精选4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精选4篇
  • 党史知识摘抄精选四篇 党史知识摘抄精选四篇
  • 法制教育内容摘抄范文(通用3篇) 法制教育内容摘抄范文(通用3篇)
为您推荐
  •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选3篇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选3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五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五篇
    《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读书笔记摘抄【三篇】
    读书笔记摘抄【三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2年党史读书笔记摘抄【三篇】
    2022年党史读书笔记摘抄【三篇】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是训练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党史读书笔记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2年新闻摘抄简短40条范文(通用4篇)
    2022年新闻摘抄简短40条范文(通用4篇)
    新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二种。其一指借助语言、文字、图片、录像等,向公众传播的消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新闻摘抄简短40条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022年时政新闻摘抄十条精选三篇
    2022年时政新闻摘抄十条精选三篇
    十条(じゅうじょう)是东京都北区的地名,为上十条、中十条、十条仲原、东十条、十条台等町域的总称。地名首见于1448年(文安5年)的熊野领丰岛年贡目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时政新闻摘抄十条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 关于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四篇】
    关于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四篇】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3篇)
    读书心得,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时政新闻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三篇】
    时政新闻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三篇】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政新闻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新闻摘抄大全2022年简短小学生精选四篇
    新闻摘抄大全2022年简短小学生精选四篇
    简短,读音jiǎn duǎn,汉语词语,意思是持续不久、持续时间很有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闻摘抄大全2022年简短小学生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